肺位于胸腔,左右各一,覆盖于心之上。肺有分叶,左二右三,共五叶。肺经肺系(指气管、支气管等)与喉、鼻相连,故称喉为肺之门户,鼻为肺之外窍。
功能
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,主行水,朝百脉,主治节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。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,覆盖诸脏,故有“华盖”之称。肺叶娇嫩,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;肺又上通鼻窍,外合皮毛,与自然界息息相通,易受外邪侵袭,故有“娇脏”之称。
肺在体合皮,其华在毛,在窍为鼻,在志为悲(忧),在液为涕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,相为表里。肺在五行中属金,为阳中之阴,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。
喉软骨
喉的支架由三个单一软骨–甲状软骨、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;三对成对软骨–杓状软骨、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构成。
(一)甲状软骨
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块软骨,形状如同竖立的向后半开的书,两侧由左右对称的甲状软骨翼板在颈前正中线汇合形成一定的角度,男性夹角较小且上端向前突出,称为喉结,女性近似钝角,喉结不明显。两侧甲状软骨翼板后缘向上、下端延伸,呈小柱状突起,分别称为上角和下角,上角较长,借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;下角较短,其内侧面与环状软骨后外侧面的小凹形成环甲关节。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有一“V”形凹陷,称甲状软骨切迹,为识别颈正中线的标志。
(二)环状软骨
是喉与气管环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,是喉支架的基础,对支持喉腔通畅,保证呼吸甚为重要。若因外伤缺损,常致喉狭窄。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,下接气管,前部较窄,称环状软骨弓,后部向上延展而较宽阔,称环状软骨板(图1-22)。
(三)会厌软骨
扁平如叶状,上缘游离呈弧形,茎在下端,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。会厌分舌面和喉面,舌面组织疏松故感染时易肿胀,婴与儿童会厌质软呈卷叶状,并向前隆起似“Ω”或“∧”形,成年后多近于平坦,质较硬。
(四)杓状软骨
又名披裂软骨,位于环状软骨板后上缘,呈三角锥形,左右各一,顶尖向后内方倾斜,其底部和环状软骨连接成环杓关节,它在关节面上的滑动和旋转可使声带张开或闭合。底的前角名声突),声带后端附着于此。底的外侧角名肌突,为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附着之处,司声门的开放与关闭。
(五)小角软骨
位于杓状软骨的顶部,左右各一,有伸展杓会厌皱襞的功能。
(六)楔状软骨
成对,有时缺如,在小角软骨前外侧,两侧杓会厌皱襞粘膜下,似小棒,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,名楔状结节。
喉的韧带与筋膜
(一)甲状软骨上缘与舌内下缘之间有甲状舌骨膜连接,其中央及两侧后缘增厚部分,称甲状舌骨中韧带及甲状舌骨侧韧带。两侧有喉上神经内支及喉上动脉、静脉经此膜穿过入喉,为喉上神经封闭注射部位。
(二)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弓上缘之间有环甲膜连接,其前面中央增厚部分称环甲中韧带。严重喉源性呼吸困难时,可经此膜穿刺或切开以解除窒息。
(三)环状软骨下缘与第一气管环之间有环气管韧带连接。
喉腔
喉腔上起自喉入口,下达环状软骨下缘并接气管。由室带与声带分隔为三区。
(一)声门上区位于室带之上,其上口通喉咽部,呈三角形称喉入口,声门上区前壁为会厌软骨,两旁为杓会厌皱襞,后为杓状软骨,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又称喉前庭。
(二)声门区: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,包括:
1.室带:又称假声带,左右各一,位于声带上方并与声带平行,由室韧带、肌纤维及粘膜组成,呈淡红色。
2.声带:位于室带下方,左右各一,由声韧带、声肌及粘膜组成,因缺乏粘膜下层,含血管少,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,其游离缘薄而锐。两声带间的空隙称声门裂,简称声门。声带张开时呈一等腰三角形,是喉腔中最狭窄部分。声门前端称前联合。
3.喉室:开口于声带与室带之间的椭圆形空隙,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,内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。
(三)声门下区: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缘以上的喉腔,上部较扁窄,向下逐渐扩大为圆锥形并移行至气管,幼儿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结构疏松,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引起喉阻塞。
推荐:
眼球与眼眶放大模型
喉头解剖模型
耳解剖放大模型(5倍)
耳解剖模型(3倍)
小型耳解剖放大模型(1.5倍大)
鼻腔解剖模型
新型大耳解剖放大模型(5倍)
眼球放大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