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氧气吸入技术
高级硅胶人工呼吸器>>点击了解产品详情
(一)目的: 氧气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动脉氧分压,改善人体的氧气供应,减轻因代偿缺氧所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。不同疾病所致缺氧的原因不同,输氧效果也不同。凡因肺组织病变影响换气功能,导致氧气吸收障碍或通气量不足者,输氧效果显著;凡因循环功能不全或贫血引起氧运输障碍者,输氧有一定效果,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氧问题。 (二)实施要点: 1.评估患者: (1)询问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,向患者解释,取得配合。 (2)评估患者鼻腔情况。 2.操作要点: (1)核对医嘱,做好准备。 (2)携用物至患者旁,协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。 (3)用棉签清洁患者鼻孔。 (4)将氧气装置与供氧装置接通后,连接鼻导管,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。 (5)检查导管是否通畅,然后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,并进行固定。 3.指导患者: (1)根据患者病情,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。 (2)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。 (3)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,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。 (4)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。 (三)注意事项: 1.患者吸氧过程中,需要调节氧流量时,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,调节好氧流量后,再与患者连接。停止吸氧时,先取下鼻导管,再关流量表。 2.持续吸氧的患者,应当保持管道通畅,必要时进行更换。 3.观察、评估患者吸氧效果。 (四)常用的输氧方法: (1)鼻导管输氧:简单易行,是较经济有效的常用给氧方法,咽喉为天然的储气囊,无增加死腔及漏气之弊。一般用细软的导尿管即可,应用前先检查管腔有无堵塞,并清洗患儿鼻孔。鼻导管放入鼻内约1cm即管口在鼻前庭,氧流量为0.5~1L/分,吸入氧浓度为30%左右。此法适用于中度缺氧的肺炎患儿。 (2)口罩雾化给氧:鼻导管给氧效果不好或患儿拒用鼻管时,可用口罩给氧,氧流量为1~3L/分,吸入氧浓度为50%~60%。近来此法常与雾化吸入相结合,雾化给氧不但可使吸入氧气得到湿化,同时还可通过雾化给药。由于口罩给氧时口鼻皆可吸氧,所以效果比相同流量的鼻导管给氧法为佳。 (3)氧气头罩:对婴幼儿或不合作的病儿,宜采用有机玻璃头罩,自颈部上方将头部罩入罩内。罩顶设有氧气通入插孔及多个气孔,可控制进入空气量以调节氧浓度。氧流量为4L/分,氧浓度为45%左右。为保持罩内适宜湿度和温度,应用时宜事先使氧通过加温湿化器。 (4)氧气帐:在需要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时使用。以透明塑料薄膜做成40~60cm见方的小帐,置于患儿上半身或头面部,不需完全密闭。以3~5L/分流量输入氧气,可维持帐内氧浓度在40%~50%左右,而无二氧化碳积蓄。由于呼出气水分在帐内积存,可增加帐内湿度。此法的缺点是不便于观察和护理,且夏日帐内闷热,不太适用。
(5)特殊给氧法:包括各种正压给氧。
相关文章: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静脉采血法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穿脱隔离衣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四测(血压、脉搏、呼吸、体温的测量)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铺床(法)技能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灌肠(法)技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鼻饲(法)技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吸痰(法)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口腔护理技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导尿技术及护理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肌肉(内)注射技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静脉输液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皮试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无菌(法)技术
15项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流程-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